民以食為天,食以安為先。食品安全越來越引發大家的重視,尤其是在夏秋兩季,食源性疾病多發。
那么,什么是食源性疾病?它由什么引起、有哪些表現?我們又該如何預防呢?一起來了解一下吧!
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的各種致病因素經攝食進入人體引起的疾病,可分為感染性疾病和中毒性疾病。
食源性疾病的癥狀以胃腸道癥狀為主,就是人們常說的“上吐下瀉”,包括惡心、嘔吐、腹痛、腹瀉等,部分可伴有發熱、頭暈頭痛。
但有些食源性疾病除了消化系統癥狀以外,還會引起嚴重的臟器損害并發癥,甚至危及生命。
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素:1.細菌性感染;2.病毒感染;3.寄生蟲感染;4.化學性中毒;5.動植物性毒素中毒;
此外,也應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容易引發中毒的食物:除了常見的感染性食源性疾病,家庭還應防范以下常見的食物中毒或認識誤區。